2017年5月26日星期五

奴性

何为中国人?我想如果要给这个不好谈的大概念下个定义的话,那么“奴性”应该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凡几千年之历史,鲁迅曾有言,无外乎想做奴隶不可得和做稳了奴隶两个时期。确乎其然,在数千年的专制文化浸淫下,人们早已被愚化得黑白不分,是非不明,善恶不辨,忠奸不知。呜呼,悲哉!然要探究其本源又无比的纷扰复杂,罪魁祸首并非某一单一力量或因素。但无论如何,我们还是试着找出根本性的力量,来探究它是如何一步步渗透到中国人的骨子里,更为可怕的是,正如生物学上的遗传理论一样,人们的奴性基因在外在力量的鼓励引导下得以顺利的保存和发展。而非奴性基因则是历朝历代统治者消灭的对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则愈多,少则愈少。于是,时至今日,一国之愚奴。即便有窥破其玄机者,也如噤若寒蝉。

话说两千年前之中国,乱世如云,分分合合。此时期名为,春秋战国。历史的车轮在这里似乎有点摇摆,但也比较纯粹。因为之后的时期再也找不出比它更“封建”的了,因为从此以往都以郡县制安天下,中国的权力生态框架就此基本形成。偌大的国土被切割成零零散散的小块,朝廷委任官职以治之。就此,形成的格局便是强大的中央政府并伴之以无力的地方政府。

谈到这里,一个对中国人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的人物横空出世。他就是孔子,那么孔子是谁呢?他又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起了什么作用呢?如果从通俗角度,他跟你我都一样,是普通的生物个体。大家对这个世界多多少少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可要命的是,孔子的那一套极受统治者青睐。所以,儒家思想在统治者的推动下变成了社会的主流思想,并占据着不可撼动的地位,直到王朝时代的终结。
 
极权的政治框架加上统治思想的“春风化雨”,两者相互融合,最终便决定了以后的历史走向。其实“走向”这个词并不准确,因为随后的历史时期并没有在向前走,仅仅是在原地打转。与此相反的是专权体制还在自我强化,在另一条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若不是外力的介入,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天仍是昨天。可问题来了,今天不是昨天吗?随分彼此,却又似曾相识。这也正是时下要论及国人奴性的原因所在。

看似另一番天地,其核心要素依然如斯,也就免不了奴性依旧了。

其实简单来看,人类其实是可执行的机器。怎么执行取决于输入什么样的程序,当然也包含思考的方式。不同的历史时期输入的程序也不尽相同,所以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历史的话,就会发现民众是处在“格式化”和“写入程序”的循环往复之中。所以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的历史只是静静地躺在书本里,尽管书本里也是雾里看花。换言之,我们身上找不到太多历史和文化的积淀,我们只属于当下。

谈到这里,把国人的奴性归结于程序使然似乎比较恰当,还有从遗传的角度也是在不断的强化。虽然短时期可能没有什么显著的变化,但只要不是处在绝对封闭的环境里,国人的奴性一定会逐步消融瓦解。在互联网的催化下,这个过程应该会不断加速。但过程也不会一帆风顺,重要的是人人做起,就能汇聚强大的力量。其势在必然,就能无往而不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七只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