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6日星期五

一段发人深省的话

有这样一部剧,风格很另类,不是很大众。注定不会成为流行于街头巷尾的娱乐剧。他给人的更多是思考,是启发,而不是空虚、寂寞、无聊之时打发时间的消遣。它就是《大明王朝1566》,撇开真实的历史场景,单就剧情而言还是比较严谨的。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严肃的政治情境中人物的形象很鲜活,并没有预设立场。于是从不同人物的眼光去看,我们便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世界。没有谁再是绝对的主角,也没有谁可以控制一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与忧,正如现实中的你我,自己便是整个世界。这样说似乎有点狂妄自大,但不管怎样总比活在别人给自己做的套子里要好,也更加自在。

里面有一段台词,出自海瑞之口,感觉比较有意思。
国因人病
医病便是医人
医人才能医国
视国为家
一人独治
予取予夺
置百官如虚设
置天下苍生于不顾  这就是病根
一部华夏之史
夏朝 商朝便是只有君王没有百姓的天下
当时诗经有云  时日曷丧 吾与汝俱亡
可见民不聊生
天下百姓都有了与夏桀同归于尽的心
商革夏命
前数百年还能顾及天下苍生
到了纣王之时
简直视百姓如草芥 顷刻而亡
天生孔子 教仁者爱人
继生孟子  道出了
民为重 社稷次之 君为轻
万古不变之至理
秦朝不尊孔孟 三世而亡
到了汉文帝的时候 才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
恭行俭约 君臣共治 以民为本
我华夏历史上才第一次真正出现了清平盛世 史称文景之治
唐太宗效之 与贤臣共治 又有了贞观之治
之后 多少次改朝换代
凡是君臣共治以民为本 便天下太平
凡一君独治 弃用贤臣 不顾民生  便衰世而亡
到了大明朝
我太祖高皇帝出身贫寒马上得天下
犹知百姓之苦
惩贪治恶 轻徭薄赋
有德惠于天下
但也就是从太祖高皇帝时种下了恶果
当时居然将孟子牌位从孔庙搬出
这便是不认同民为重 社稷次之 君为轻的治国至理
厉行一君独治
置内阁 视同仆人
设百官 视同仇寇
说打就打 要杀便杀
授权柄于宦官 以家奴治天下
将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视同朱姓一家之私产
传至今日已历一十一帝
尤以当今皇上为甚
二十余年不上朝
名为玄修 暗操独治 外用严党 内用宦奴
一意搜刮天下民财
有多少科甲出身的官员
有良知的拼了命去争
无良知的官员 干脆逢君之恶 顺谀皇上
皇室大贪 他们小贪
上下一心刮尽天下民财
可怜我大明百姓
苦上加苦
有多少死于苛政 有多少死于饥寒
海瑞之语,道出当时人人心中皆有而又不敢发之言。所以,很多时候值得人敬佩的不是多么卓越的学识,而是敢于奋力一争的勇气。虽然明知道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善,但只要是在往前走,便有到达彼岸的希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七只蟑螂